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
商贸物流属于工业物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有效、安全、畅通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流通业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繁荣;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服务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商贸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消费能力的显著提升,农村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中国电子商务物流运行指数显示,农村电子商务增长继续带跑全国,反映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业务快速增长。
各级政府和电商物流企业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宁夏、浙江、河北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苏、湖北积极推进城乡网点建设实现县域覆盖,河南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县级示范工程,成效显著。
二、商贸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商贸物流稳步发展,转型升级加快,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商贸物流的发展与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不匹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行为已经从单纯追求温饱或数量,转变为追求消费价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要求商贸物流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反应能力和物流效率。但现实中,商贸物流发展相对落后,物流能力跟不上消费模式升级的步伐,配送效率、配送范围和质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商贸物流的发展需要遵循大数据、智能化的技术路线,重视和加强以跨境交易、移动终端、社交网络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的物流需求,需要积极满足传统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需求。
三、商贸物流主要工作
一、完善商贸物流网络布局
完善以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服务于商贸服务业和居民消费的城市配送体系,实现城市配送和商贸服务网点与居民区的有效衔接。在继续推进农产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资超市对接”的基础上,推进农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建立制成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跨区域运输的城际配送网络,实现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依托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和主要进出口口岸,通过完善货物仓储配送功能,提高进出口货物的配送能力,形成连接内陆和全球的国际物流通道。
二、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大中城市、商贸聚集地、大型批发市场和进出口口岸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完善预冷、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建设和改造一批仓储、分拣、配送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齐全的商贸物流园区,促进商贸物流业适度集聚。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推动传统仓储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变,促进全社会物流设施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适应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商贸物流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提升商业物流的专业化、综合化服务水平。北
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建设和改造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完善物流配送功能,发展统一配送,提高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细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商务服务与物流业对接,发展专业化、网络化、全流程物流服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融合。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合作,创新物流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发展共同配送。支持品牌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城际和国际物流配送网络。支持发展家电、服装、医药、烟草、图书、汽车、钢铁、散装水泥、再生资源回收、粮食、餐饮主食等专业化物流,满足流通专业化发展需求。
四、引导和鼓励商贸物流模式创新
支持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的批发交易配送模式。建立以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和有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物流基地,形成覆盖主要城市、辐射农村的快速、便捷、畅通的网络购物配送体系,满足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物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引导中心城市建立一批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体,集信息发布、交易结算、跟踪、信用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物流资源交易中心,推动中小企业传统、分散的物流服务模式改革。
第五,提升商贸物流技术应用水平
鼓励企业升级物流设备设施,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提高作业效率。加大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商贸物流企业广泛采用条形码、智能标签和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和标签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和货物跟踪技术,实现货物可追溯、去向可核实、物流过程可视化。支持商贸服务企业、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通过共享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商业物流中的推广应用,提高我国商业物流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智慧物流发展。
六是深入开展商贸物流发展示范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作,以建设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为突破口,优化城市物流资源,完善城市配送功能,提高城市配送组织化程度。适时启动商贸物流园区、物流科技和物流配送中心示范工作。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加强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示范、试点和先进模式推广,合理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增强物流服务主体功能,拓展服务网络,提升商贸物流整体水平。
第七,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模式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低环境负荷商贸物流体系的要求,加大绿色物流设备、设施和节能仓库的推广和使用。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比例。合理组织配置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路径,降低运输车辆空驶率。大力采用和推广多式联运,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引导建立服务于商贸服务业的逆向物流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从流通末端应用入手,推进托盘共享系统,鼓励中心城市和要点区域使用物联网技术,率先推进托盘共享系统设计。
第八,完善应急物流运行机制
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偶然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和时效性特点,突出政府层面应急物流的指挥、调度、组织和协调,以及商贸流通领域社会层面应急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科学配置和统筹利用。加强应急粮食和物资储存规划建设,建立应急物资储存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应急商品储存、运输体系和应急处置流程,形成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分级负责、与常态物流紧密结合的应急物流运行机制。鼓励大型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系统参与应急物流保障体系。
第九,大力推进贸易物流国际合作
继续对外开放物流业,鼓励外商投资现代物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运营模式和技术设备。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高我国商贸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中日韩、中国-东盟、海峡四地、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物流合作为要点,开展务实有效的区域物流合作。引导企业在非投资建设物流中心,增强非市场进出口货物配送能力。充分发挥我国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的优势,拓展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服务范围和增值服务空间,努力构建内外贸结合的商贸物流网络,实现国际国内商贸物流通道的有效衔接